籌備市集的過程坎坎坷坷,到最後一天成員確診遂停辦,下方照片為籌備過程的照片
讓社員了解辦比賽的細節和重點,在之後舉辦金陵盃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我們成功的驗收了一整個學期的成果!
以中央大學的學生與自主學習社群為發想,集合中央大學本身校內具備的視聽資源與場地,結合老師以及學生修課的專長,並且邀請影視業界長期耕耘的工作者,將教育、本土影視文化、電影產業以及製作作為計畫發想核心。深入淺出的教材以及多元化的主題、動靜兼併的方式將影視文化帶入教育現場。
本次的活動帶領學生以分組的方式進行理論的討論、情境劇本的論述模擬、以及業界的擬音師如何考量聲音之後將音效與電影內容產生高度關聯,學生發揮各自的想像力,以不同方式的敘事型態展現自己的觀察,並且以媒材畫出、裁剪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在選片與講題設計上選擇了具備台灣各時期具備代表性的作品與導演,打破了學生以往的臺灣電影的刻板印象,看見本土影視在題材以及各方面所具備的潛力與光彩。
本社群下學期的的三大活動為:電影刊文出版、校內電影節(預計於明年開學後執行,下學期側籌備)、以及節慶放映。
[ 期末社大 ]
這學期,大家一起突破了層層關卡,
完成對一首歌進行改編的困難挑戰,誕生了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阿卡貝拉編曲,
這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但是你們做到了!請給自己和團員們一個最大的掌聲吧🙌
很感謝大家這學期為了成發所付出的各種努力。
一個活動能夠舉辦成功,仰賴的從來不僅是幹部的努力,
而是整個社團成員,為了這個活動所投注的每一分心力。
雖然我們再次因為疫情而被迫踩了煞車,但停辦並不代表我們所付出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我們在後續也會提供相對應的補救措施,盡力讓社員們的心血能夠被大家看到。
📌請各位團長務必在跟團員們進行充分的討論後,將各團決定如何處理成發作品的結果告知這次成發負責人哦~!
如今,漫長的一學期將盡。
在這學年最後一次的社團時間,我們針對這學期的社課進行了總檢討,
並且在各幹部職位說明以及各部政見發表後,選出了下一屆的新任幹部們✨
這學期就在這裡進入尾聲,雖然有不捨也有遺憾
但希望阿卡貝拉社有成功讓你們在這學期獲得許多不一樣的體驗與回憶~🥰
讓我們下學期也一起持續努力、不斷突破自我對音樂的探索吧!
[ 微課程:聲音實作。剪輯與後製 ]
本堂微課程為接續5/7的實地探訪後續課程🌳
由阿卡貝拉社幹部來指導學員實際操作音訊的編輯軟體,
截錄先前在山上所採集到的自然界聲響,做後製調整及整合,
將其組裝並且加工之後,成為未來展覽設計的背景音樂、主題曲,
以及文宣品「帶得走的聲音明信片」中設計的小驚喜片段。
實際製作相關音樂展品,嘗試實踐環保及生態藝術結合的一環,
除了學習音樂作品剪輯及後製的技術,也在製作過程中梳理展場音效的確切配置及規劃,
並同時於本次課程完成音效展品的製作。
[ 企劃案指導討論與展覽觀摩 ]
「 歷史不是從我們開始。」
本次的課程分成了兩個部分,蘭燕老師首先帶領大家去參觀「記憶.中大」在台復校60年故事展,更幸運地遇到此展覽的策展人——蔣竹山老師。
由兩位老師引導講解,深度的去剖析、理解一個展覽,從展區起承轉合的布局、媒材使用的巧思、到舊時地圖上的畫龍點睛......每項設計背後的意義,都令我們連連驚嘆。
而第二部份,則是由蘭燕老師帶我們直接閱覽不同類型的展覽企畫書,
除了逐一講解內容上的編排,更向大家點出其個別的優缺點,供我們參考與借鑑。
經由先前的幾堂微課程,我們已經了解了策展的基本元素配置,以及基礎規劃的方法,
並且安排兩周的時間做為展覽討論;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討論、實地探訪與生態講座,
學員們運用所學所聞所感進行了充分的內化及發想。
在這堂課中,老師也輔導大家根據之前發想的心智圖還有課堂中所學,
針對初版的展覽企畫書進行重整大修改,逐步完善這一份展覽企畫書。
[ 彩排實務訓練 ]
在正式的成果發表之前,本堂社課與我們的社團指導老師羅賓遠距連線,
以視訊會議的方式進行了第一次的彩排,驗收各團從期初到現在的練團成果🌱
除了讓各團實際使用到麥克風練習表演曲目,並且熟悉站上舞台之後的氛圍,
羅賓老師也根據各團的狀況給予建議及視情況做一些調整,讓表演看起來更流暢及完整,
與此同時,幹部們也在旁輔導提供經驗跟建議給社員們,使期末成果發表能更加完美😊
不過,因為這學期讓大家自己編曲確實較為困難,
所以部分團可能對於剛完成不久的譜可能還不是非常熟悉,
剩下的日子我們一起繼續努力!各位加油!
在台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閃閃發光的~🌟
另外,藉由充分的練習、熟悉活動流程、並且模擬上台表演訓練膽量,
也可以減少一定程度的緊張感哦!
期待大家的精采表現!😉
[ 進階阿卡編曲 ]
本次為編曲系列課程的第三堂課!
我們邀請到了台灣業界的阿卡貝拉團體——無限電人聲樂團的魷魚Yoyi老師,
來為我們講授更深入的阿卡貝拉編曲技巧。
魷魚老師藉由改變同一首歌的節奏型態和使用襯詞等要素
來向我們介紹阿卡編曲的八大類型對於不同旋律風格的掌握,
其中,這八大類分別為:
和聲式、分解式、重拍式、流動式、點綴式、雨滴式、對唱式、及混合式,
學員們在這堂課程中,跟著老師一起練習,將同一段旋律進行改編,
並且隨機組成隊伍來實際演唱出不同的風格及節奏,
體驗改變這些要素對於一段旋律的重大影響,有趣更別具挑戰性。
課程中,老師除了教導我們可以如何透過不同的節奏配置改變整段旋律的風格,
以及如何將未來微課程活動所蒐集到的音訊做和聲、或拆解去做配樂,
更帶著我們從頭到尾完整仔細地分析一首現代阿卡貝拉歌曲在編曲上使用到的技巧,
感受整首歌曲的進程起伏,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如何去編排出一首好的作品。
最後,也讓同學們實際以一些小短例進行編曲練習,
並同時請老師協助指導成發曲目的編曲,讓社員們能在學習阿卡貝拉聲部編曲技巧的同時,也能練習實際活用在成發選曲之編曲上。
[ 大自然聲音模仿 — Body Percussion、樂器、音效模仿與效果器 ]
這堂課一樣請到我們的社團指導老師—羅賓來教我們如何用人聲來模仿樂器🎷
而「人聲」除了一般認知的用聲帶發出的聲音,藉由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能做出許多不同的變化呢!
大家知道,除了合音以外,阿卡貝拉的許多聲部在編曲安排中,事實上都會有不少擔任模擬樂器的橋段哦!
羅賓老師除了教會我們阿卡的一些基本技巧之外,還帶給我們如何用身體來製造我們生活周遭的聲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Body Percussion(人聲打擊)。
最基本的運用如:拍手可以等同於小鼓(K)、彈指同於開合拔(T)、而拍胸同於大鼓(B)
而藉由拍打不同身體共鳴腔位置,所發出的聲音也會非常不一樣。
人聲打擊很常被使用在阿卡貝拉的編曲及表演當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avid Paich, Jeff Porcaro 所寫的以彈指模仿細微的下雨聲、拍擊大腿模仿更大的雨聲、腳踩鐵製地板製造雷聲等等,也讓台下的聽眾覺得非常新奇且逼真。
大家也可以回去加以活用,放進自己的譜曲編排中,增添表演的豐富度喔~
(本次課程因應疫情不得已改為線上授課,謝謝羅賓老師在嚴峻疫情之下,
依舊排除萬難幫我們上線上課🥰)
[ 微課程:聲音實作。實地探訪 ]
— 走入森林,蒐集大自然的絮語 —
本次的課程,帶領學員實際走入大自然,由6人小組驅車前往桃園溪洲山,
於爬山的過程中傾聽那些以往被我們所忽視的聲音,
用心感受四周的蟬鳴鳥語、動物鳴叫、樹葉窸窣云云,
並藉由錄音器材紀錄所感所聞,作為未來的展覽素材之一。
爬山路途中,很自然地拋開了在日常中的紛擾與雜亂思緒,
放鬆打開所有感官,久違的融入大自然之中,與夥伴們共享當下的快樂,
實在是非常美好的體驗,視聽覺和心靈都獲得極大的滿足,
使我們更加堅定了想要倡導生態永續觀念的理想。
活動後的檢討中,討論到以錄環境音的需求來說,因為錄音器材相對會較為敏感,
我們在桃園能夠自己爬的山畢竟還是非常有限,
汽機車在遠處呼嘯而過的聲音、偶爾相逢傳來的登山客談笑聲、
還有眾人累到實在憋不住的喘息聲等等,或多或少還是有影響到一些錄音品質,
除了之後靠後製降噪處理,下次應該還是要選擇稍微進階一點的山效果為佳。
[ 微課程:策展實務概論 ]
本堂為第一次的微課程,由微課程指導老師—黃蘭燕老師帶領學員們從0開始學習策展。
首先,透過老師的介紹,我們認識了一個展覽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以及一個展覽策畫的流程、在展覽中最重要的元素、其中所需的行政事項等。
我們不僅學習到了一整個展覽的策劃與規劃,也了解作為一個策展者的辛勞、
以及所需要顧及到的各種面向,包括一個展覽的核心主題、核心受眾、展場布置、動線規劃、經費爭取、宣傳步驟、行銷手法、以及辦理期程等等。
此外,老師在課堂中也分享了許多優秀展覽的經典案例,
例如老師提到曾去看過一個展,它將地面的材質設計與展場主題意境相互呼應,
讓參展者透過感官感受到氛圍的不同,實屬非常細膩又特別的巧思,令人驚艷。
接著,老師以一個飲料罐為例,從The Golden Circle的"What→How→Why"出發,
讓我們嘗試作為一個storyteller,發想出一個完整的展覽主題。
而後半段時間再讓我們以團體發想以及心智圖的方式,來描寫我們對於「森聲不息」這個展覽的所有想像,並將它做收斂以及對焦,完成最基礎的展覽構思。
「你到底想對大眾說些什麼?」
老師在課程中一再強調,展覽是一種與社會溝通的方式。
一個好的展覽,一定能給參展者帶來一些些或大或小的改變,產生影響力,
期許未來我們的展覽也能以此為目標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