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閱人咖啡館 (中大閱人校友社群)


社群種類

自主社群

理念與宗旨

許多大學生會為了職涯規劃、人際關係等問題感到徬徨迷惘,中大閱人帶著解決學生日常問題的使命,透過邀請學長姐返校分享職涯以及生活,為學弟妹提供可以與學長姐雙向交流的場域。除了定期舉辦小聚講座,邀請畢業學長姐回來分享他們的職場經驗以外,更提供Podcast電台讓沒有時間回母校演講的學長姐可藉由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更讓在校生有更豐富多元的人生經驗可以汲取。

能力分析


自主學習技能

- 採訪、訪綱設計、主持技巧學習:透過 Podcast、現場小聚的主持、訪綱設計、講者溝通,可以練習小眾、廣播、信件等多種形式的溝通技巧,設計人設,以及如何在業界和學生,兩種不同的言語中,整理出雙方都聽得懂,而且可以接受的話語。
- 問題導向學習:鼓勵各幹部主動提出創新想法,並於參與者遇到問題時主動解決。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他們主動尋找資源、閱讀相關文獻、向專家請教,以及與其他參與者合作的動力。
- 領導與跨域溝通能力:幹部將積極邀請不同領域的學長姐來閱人小聚分享,提供同學指導和分享經驗。透過小規模、高互動頻率,練習面對、解決,臨時發生的困難;同時練習如何的表達方式,可以提升參與者的好奇心。
- 人際合作能力:在舉辦活動期間與不同組織與單位協調,透過團隊合作達成共好的社群生態。
- 品牌行銷與管理: 建立品牌形象,同時運用社群行銷、線下行銷等技巧,幫助團隊擴張曝光率。
-趨勢分析:透過社群媒體的後台分析統計數據學會歸納受眾群體的喜好;隨時分析學習時下流行元素,並將其善用至產品推廣,像是短影音、Podcast的應用。

跨域溝通合作

- 跨社群合作:可以和文字採訪的社群合作,讓 Podcast、小聚的舉辦成果,可以更好得透過文字方式,觸及更多學生。此外,也運用線上社群串聯,達成相互引流的效果,建構共好的社群生態。
- 校友會、學生會、系學會、社團合作:可以和更多匯集了許多學生的團隊,以及積極的校友會密切溝通,除了建立正向的人脈連結,更是練習、認識跨界、跨屆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 校園單位:在學校單位需要宣傳時,如:教務處新課程宣傳、國際處交換宣傳時,可以結合閱人學長姐分享的方式,開創新的交流模式。可以練習如何換位思考的方式,練習提案、同理心規劃,以更好地達成雙贏。
-社群平台互助:與性質相似或領域不同的邵群媒體共同合作、行銷,像inin職涯影音團隊、汪汪社、小彩坊等社群媒體,幫助團隊擴張曝光率。

社會議題探討

我們想透過連結學長姐、學弟妹解決的,是一些我們觀察到周遭同學常見的問題:
- 科技發展帶來的發展失衡與潛在機會不平等:
1. 失去舊工作:6 成的職業,至少有 30% 的工作內容將被自動化。
2. 進不去的工作:銷售/行銷雖然是台灣第三缺的工作(25%),卻缺乏相關學習管道。
3. 科技業業務與採購,通常只願意錄取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選。
- 缺乏管道詢問學長姐:
1. 擔任社團、社群幹部,不僅可以更有效學習領導力,因為要從零開始搜集資源,而且沒辦法付薪水。但找工作時,卻不曉得如何表達價值,因此反而打雜的實習,或是有業師協助的專案,反而在面試的當下更佔上風。
2. 為了找到好工作,缺乏父母人脈的同學,需要花數千甚至上萬,參加營隊。
- 職涯迷茫:
1. 因為選擇太多,而且在別人覺得是好的,和自己所愛的之間,不曉得如何選擇。
2. 當機會來敲門時,選擇退縮逃避,卻無法勇敢說 :「我要了!」
- 除了成績或履歷表特別豐富,或是特定產業的學生外,其餘同學職涯的需要被遺忘:
1. 頂尖成績或表現的學生,已經可以享有企業選拔培訓資源,如:麥肯錫學術 (McKinsey Scholar)
2. 新興產業領域,尤其是半導體相關工作,會開設產學合作實驗室,或是提前發 offer 的方式,獲得特別照顧,但這樣與產業的結合卻不普遍

社群國際拓展交流

- 定期安排有海外交換的學長姊上節目分享自己的海外經驗,供有意願前往海外的學弟妹參考。
- 與在海外就業的學長姊約訪,製作一系列海外職場生活分享,以懶人包或是短影音的形式發布在本社群的社群帳號,提供學弟妹觀賞。若學長姐樂意,我們也會附上他們的聯繫方式,有相關問題的學弟妹可以直接聯繫學長姐,建立起專屬中大的人脈鍊。

對應聯合國SDGs項目

行動策略


規劃的學習活動

- 閱來閱多人 Podcast:
在企劃、邀訪、訪綱設計、採訪過程中,可以不僅學習學長姐經驗、建立連結,更同時練習如何轉譯、問好問題。
- 中大閱人小聚:
1. 邀請不同科系、學院學長姐,回來分享自身職涯的選擇與規劃、大學的歷程等等,可以不僅學習學長姐經驗、建立連結,同時可以練習,在資源有限下,如何關切雙方需要,搭建一個純分享,以及積極學習的平台。
2. 實踐中練習,如何和校方、校外行政單位,以及不同目的的組織溝通,不只同理各方思考方式,累積業界經驗,更能練習如何善用、槓桿外部資源。
- 工作坊
在籌備前期,我們需要先了解中大學生主要的煩惱,在此過程中可運用問題調查的能力;在邀請講師時會運用到溝通能力;在活動的規劃與安排上則需要運用到組織能力;在活動的宣傳上會運用到行銷能力。

規劃的實踐活動

- 《閱來閱多人》Podcast:
1. 每週邀請不同科系學長姐,透過 Podcast 的方式,分享自身職涯與大學歷程,為中大學生建構職場的基礎概念,替產學之間搭起橋樑。
2. 每月月底發布《閱來閱好笑》特集,內容為輕鬆多元的校園生活,為中大學生量身打造最貼近自身經驗的podcast節目。
- 中大閱人小聚:
1. 每月邀請不同科系學長姐,返校分享自身職涯、大學歷程,與學弟妹建立連結。
2. 活動舉行方式為雙向交流模式,學生可在講座過程中提問並分享感想。活動結束後留有交流時間,讓同學可以與講者更深入對談。
- 工作坊:
1. 有鑑於上學期的反饋,我們發現有些主題更適合以工作坊的形式去執行,因此這學期特意加入此形式的規劃。
2. 本學期預計安排2-3場工作坊,由該領域的職人帶著中大學生實作。主題有HR親授履歷撰寫技巧、人際關係梳理等。
- 解惑信箱:
1. 為使本社群與學生建立起更深厚的連結,我們推出解惑信箱這個企劃,讓中大學生可以投稿自己的煩惱,讓情緒有宣洩的出口。
-閱人企劃
1.職涯百寶箱:在Intagram上隔週整理一篇中大科系的職涯出路、薪水、工作內容以及相關證照的懶人包,提供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學生更明確的方向和分析,也藉此訓練企劃執行者的資料搜集、分析能力。
2.去去焦慮走:分享現代人常有的焦慮情緒,像社交焦慮、職涯焦慮、自我懷疑、容貌焦慮、生活壓力等,說明這些情緒壓力的來源並分享調解、甚至利用壓力進步的方法,讓大學生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內心並自我提升。
-野餐
透過較具娛樂性的軟性宣傳--野餐,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相分享人生觀點、傾訴煩惱、尋找未來出路以及擴展人脈。

效益評估


預期的學習成長

1. 培養規劃與執行力:
活動前,幹部提出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想邀請的學長姐,並實地規劃與執行。
2. 引導思考問題的深度:
在活動中,鼓勵參與者思考學長姐的經歷,如何與自身遇到的困難相結合,並鼓勵參加者主動提出問題及參與討論。
3. 跨領域實作經驗:
提供參與者實際跨領域專案或實作的機會。這樣的實際經驗能讓他們更深入理解不同領域的融合,並且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如何運用多種技能和知識。
4. 設置學習目標:
鼓勵參與者,在活動開始前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並在活動結束後進行評估。這有助於參與者跟蹤自己的學習進度,並且提供機會來調整學習方向,確保在活動中獲得所需的學習成果。
5. 開展跨領域合作:
鼓勵參與者與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同伴合作。透過合作,參與者能夠共享彼此的知識和技能,並學習如何跨領域合作。這將促進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思考。
6. 探索自我學習方法:
在活動中,引導參與者探索不同的自主學習方法,例如閱讀、參與實體分享講座、結合線上學習素材等。每個人的學習風格不同,鼓勵參與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將有助於他們更了解職涯。
7. 建立學習社群:
建立讓參與者可以持續交流和分享學習心得的學習社群,提供互相激勵和支持的空間,讓參與者不斷保持學習動力。
8. 鼓勵反思和成長:
在活動結束後,鼓勵參與者進行深度反思,思考在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如何應用在日後的職業生涯。提供具體的回饋和建議,幫助他們在學習上持續成長

預期的議題改善

-增加對職場的認知:透過小聚、社群平台企劃分享以及Podcast的內容使大學生隊職場生活更了解,減少出社會後的落差
-拓展更多職涯選擇:了解自己的未來選項並不局限於自己的科系,可以轉換賽道、斜槓,並且透過每月的小聚與講者互相交流的機會獲取人脈、資源以及接觸工作的契機。

滾動式修正機制

1.在活動後積極蒐集問卷、回饋表單,作為調整的依據與參考。
2.每週檢視後台數據(含IG、podcast之後台),檢討各項疏失,
3.觀察校內外單位的活動舉行方式,並從中找出可借鏡之處。
4.定期招開內部會議,報告各部門的成效與未來方針。

回團隊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