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 | 類別 | 標題 | |
---|---|---|---|
2025-06-20 | 教發中心 | 【招募】114-1 ideaNCU創意社群熱血開跑嚕!課程提出自主學習計劃,補助最高1萬元~ | |
2025-06-19 | 工作坊 | 社群成果刊物 | |
2025-06-16 | 其他 | 卡卡音樂祭 | |
2025-06-16 | 工作坊 | 網路基礎建設工作坊 | |
2025-05-20 | 課程 | 肢體表演課 | |
2025-05-19 | 講座 | 從角色到劇情~故事寫作的第一堂課~ |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卡卡音樂祭走了三年,終於又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中央大學壘球場。
看起來只是三年,但背後,是一群人花光了青春、撐過各種難關才走到這裡。資源缺乏、經費不足、沒有人脈、沒有人懂這些足以讓人放棄的理由,我們全都遇過。但還是走過來了。
是什麼撐住我們?
是卡卡初夜的那一晚,在後台看到台下眼神閃亮的人群。那一瞬間,我們知道這一切值得。
卡卡音樂祭從來不只是活動,而是一種信仰。
一個關於「我們可以的」、「我們值得」的信念。它源自最單純卻最難得的渴望「想要在自己的校園草地上,看見一場音樂祭誕生。」
這裡是夢想的搖籃,是接住不同聲音與靈魂的所在。卡卡接納你我,也接住那些還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游走的自己。
這場夢,聚集了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學生,有人會設計、有人懂行銷、有人做音樂、有人跑場地。我們不是專業團隊,但我們在這裡學、在這裡跌倒、也一起站起來。卡卡音樂祭,某種程度上也成了人才的培養皿,讓很多人後來走進了音樂產業、行銷公司,繼續把夢做下去。
今年的主題是「迷茫的人 醒著做夢」。我們都在迷茫,但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放棄夢。
我們不是閉著眼做夢,而是睜著眼,一邊走,一邊讓夢實踐。
2025 年活動的兩天,天空下了不小的雷陣雨,但雨沒把我們澆熄,反而讓我們更清醒地記得—我們是怎麼撐到這裡的。
最後,誠懇
shout out to 卡卡音樂祭的2022、2024,
謝謝勇敢的你們,才有愛做夢的我們。
也把這份祝福,送給接下來的第四屆、第五屆,
你們一定可以走得更遠、更自由。
講座概述:
大學: 瘋狂打工 (電算…)很多元跨 領域經驗
電腦系統管理 技術支援 開發過管理系統 客服的溝通 (軟實力,工作就是服務某些人)
創業與營運: 研討會社群志工開始,挖掘市場需求,累積經驗與人脈。想創業之前,先釐清市場需求。
我做對了甚麼: 轉學考 (不追求一次到位,而是從許多小成功累積大成功。多嘗試不同的環境也才知道怎麼評比哪個適合)。培養自學能力資料思維: 看書 (善用圖書館) 線上課程 共同興趣的群體 (社團 讀書會) 打工的經驗 自學。多元興趣 身心健康
職涯: 創業營運 (可立可)、資安領域轉型、系統架構、城市開發
如果回到學生身分,想對自己說的話 (by AI): 出國 (建立視野) 認識外籍生 (當個E人 敢講) 演講會 學生會 英語很重要: 國外客戶 學習資源是英文 競爭力 (ex外商工作)
技術背景如何成為優勢,資工思維與商業營運的結合: 勞基法 公司法 (非專業領域) 早知道讀企管系? (自己學習)
軟實力: 跨產業跨人生階段,終身受用的核心能力。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軟實力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最大重點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 心態: 內在動機 (找到想解決的問題,過程中會享受的from dodo men) 學習的不確定性 (卡關 失敗) 以教為學
個人財務管理: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不只是管錢更是管理人生
#閱人小聚 |從5B到台大,
從競賽到創業:如何不用成績為自己加分?
校內的社團或是校外的競賽到底可以幹嘛?校內成績重要還是課外活動比較重要??
讓中大閱人來告訴你⚡️
這次很榮幸可以邀請到畢業於中央大學資工系,現任台積電工程師的陳皇宇學長來到 閱人小聚!
陳學長透過特殊選才錄取中央資工系,在學期間多次在各項競賽中名列前茅,並擔任中央新生入口網站的開發負責人。畢業後,更是在Microsoft Research、AICUP實習,且在陽明交通大學智慧醫療推動中心萌芽計畫創業團隊擔任AI Team Leader,擁有豐富的AI實務經驗。
如果你對人工智慧、語言模型或是創業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這場小聚,和大家說「那些成績以外的事 」為題,帶領我們深入了解他如何以一個不被教育框架侷限的特殊選才學生身分,在各種賽事中積累自身能量,從校園走進業界。
多邊形戰士的:如何在學生時期就準備好自己?讓初入職場的你Stand out✨️
〉陳繁齊詩人講座——詩經驗分享
期中考一結束,我們邀請到詩人陳繁齊來和大家聊聊詩這回事。
繁齊老師開場就直球對決,從自身經歷談起,分享了作為一個長期與語言共處的人,日常如何觀察、記錄、提煉成詩;但同時他也不迴避創作之外的現實:怎麼靠寫作生活?怎麼面對出版的條件與限制?詩人不是夢幻職業,是一種長期維修內在與外在的工種。
後半場進入我們最期待的詩作回饋時間。老師沒有只是點個頭或說「不錯」,而是超具體地給出修改方向!舉出很多其他詩人的作品來對照說明,讓好像卡住的詩又充滿了可能性⋯⋯
講座結束後,有人說自己回去馬上就想改詩;也有人說,終於比較不怕被批評了。
〉詩寫作:如何開始一首詩?
從最最最簡單的方式開始!我們找到了一些幫助開展一首詩的方法,像是從一個「故事」開始、幾個句子、一個詞或一個概念……例如有同學分享寫過的內容包括朋友失戀、牙齒痛、買東西零錢掉在地上找很久——這些都可以變成一首詩。
或者可以嘗試模仿/改寫,不一定是形式上的模仿,包含概念、意象等,但是要記得說明是致敬誰的作品哦!類似的概念像截句雅和,用短詩雅和(應和)其他人的詩作。
那學會開頭後,如何繼續一首詩呢?首先要有象徵/意象,是詩的基本組成要素之一。聯想/可解讀性,在某一本前輩的詩教學中,有以心智圖式的創意激發,從一個具體物開始無限聯想,蒐集寫作可以使用的材料。如何讓自己的詩更上層樓?在一個普遍象徵手法以外,可以嘗試聯想其他不同的象徵表現方式,展現詩的運用的獨特,而不跟別人撞元素。
參與完社課的同學都說好😼
感覺超級能寫了!
如果你也想開始嘗試提筆寫詩……那一定要來下一次的詩寫作社課!
〉陳怡安詩人講座——詩經驗分享
這次詩社迎來了返校的學姊——陳怡安,整場講座就像和一位多才多藝的前輩喝一杯下午茶(當然我們其實是在教室裡),她聊創作,也聊生活。從在校寫詩、研究所念詩、畢業後繼續寫詩,每個階段她都很仔細地過我們分享。
學姊的詩風格多變,她介紹了自己參與詩擂台的經驗,還分享怎麼把詩變成能被聽見的東西:加上音樂、用朗誦做展演,讓我們看見詩和其他媒介互動後可以有多驚喜、有多自由。
整場講座的氣氛輕鬆又充滿能量,有種「欸寫詩其實也可以走很遠耶」的感覺。她不是站在很遠的地方說夢想,他告訴我們:詩不是只屬於課堂裡的東西,也可以是未來生活的一部分。